
(通讯员 尹书丽)4月27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附属学校小学部、中学部共22位数学老师齐聚一堂,开展主题为“小初衔接 数韵同行——共研核心素养,赋能数学成长”的一至九年级联合数学教研活动。薛元华应邀参加。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当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教育的核心目标。小学数学是初中数学学习的基础,初中数学则是小学数学的延伸与深化,二者紧密相连。然而,当前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在知识衔接、教学方法、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断层,影响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连贯性发展。为打破学段教学壁垒,实现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特组织本次教研活动,旨在促进小学、初中数学教师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

本次活动分为三个环节,首先中学数学组、小学高数组、小学低数组三位教研组长分别介绍本组成员,尹书丽老师详细解说初中三年学生应该度过的三个阶段,从七年级的“侧重思基础奠基与思维转型”到八年级的“强化逻辑推理与数学建模能力”,再到九年级的“发展高阶思维,衔接中考要求”,落实中考数学命题趋势“基础扎实化、应用情景化、思维可视化”的三维要求;王凡老师介绍,高数组是“以学为中心”,打造“问学课堂”,以教研促教学,以合作提质量;陈向莲老师表示,我们愿做孩子数学世界的“点灯人”,用青春的激情点燃思维的火花,用专业的态度守护成长的每一步。未来,我们将继续以“匠人之心”打磨课堂,以“赤子之心”陪伴童年,为低年级数学教育注入更多年轻的力量与温度。

研讨会上,段亚清老师从“核心素养的培养:让数学扎根生活”和“课堂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双线并行”两个维度分享了她在低段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思考和实践;付一爽老师围绕“素养渗透、思维进阶、评价闭环”三个方面交流了如何在小初衔接中渗透数据分析的能力;陈爱丹老师则结合教材实际例子,以小学和初中有关联的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为例讲述了各阶段数学学习的一致性和进阶性。

薛元华指出,地大附校作为含中小幼三个学段的学校贯通培养优势非常明显,我们要形成共识、着力为孩子们打好三个人生底色:把习惯刻进骨子里、让身体记住奔跑的快乐、给大脑装上指南针。这次联合教研开启了初小衔接有效的探索方向,我们要建立更加广泛的交流衔接机制,做好学科贯通培养。最后,薛校长结合近期数学优质课比赛听课情况进行了点评、反馈,充分肯定课堂教学优势和共性长处,同时提出共勉和建议:更新教育理念、渗透数学思政、实现课堂生动、培植人文素养、提升学习兴趣,促进数学学科教育教学更高质量发展。

这是附校全体数学教师的一次思维碰撞和集结交流,也是多段衔接的有力尝试,达到以实践为导向、以课例为锚点、聚焦真实场景中的素养落地,通过资源库、共研群推动小初长效合作,打破学段壁垒,以核心素养为纽带,共同为学生构建连贯、系统的数学学习路径,为师生数学成长持续赋能。(编辑吴瑛婷 审核薛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