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方海兵)秋阳和煦,桂子飘香。10月22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附属学校的方海兵、常振阳、胡雪琳三位老师一行,怀揣着对基础教育的深情与责任,前往江夏区土地堂中学,开展了一场扎实而富有成效的教学帮扶活动。本次活动以“示范课展示”与“分组教研研讨”为核心,旨在通过校际深度交流,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共同探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
第一篇章
三课齐放,异彩纷呈的示范课堂
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是同步进行的示范课教学。三位老师以其精心的教学设计、深厚的专业素养和富有感染力的课堂呈现,为土地堂中学的师生们带来了三节风格迥异却同样精彩的示范课。
常振阳老师的化学示范课《水的组成》,是一趟充满科学精神与思辨色彩的探索之旅。他别出心裁地以化学简史为线索,引领学生重走科学家们探究水组成的发现历程。课堂上,“氢气燃烧”与“水的电解”两个关键实验不再是孤立的知识点,而是构成了“分”与“合”的辩证统一,巧妙地将探究物质组成的一般思路与方法融入其中,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建立起“元素守恒”的化学观念。这堂课超越了单纯的知识传授,通过还原科学史实,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实现了科学知识、探究过程与科学思想的深度融合,有效促成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
胡雪琳老师的英语示范课则以“Amazing Plants and Animals”为主题,为我们呈现了一堂生动活泼、意趣盎然的语言交流课。课程流程清晰有序,层层递进。开场的热身活动“观看视频答主题”瞬间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在导入与听前环节,胡老师通过精美的图片和富有启发性的提问,引导学生学习苔藓、红杉等动植物的英文表达与特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已有认知;听中环节的任务设计精准而高效,对话排序、词汇匹配与填空练习,让学生在实践应用中同步掌握了形容词最高级的用法;课程尾声的问答互动、对话创作以及关于蜂鸟、捕蝇草知识的拓展,更是将课堂氛围推向高潮。这堂课获得了土地堂中学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大家尤为赞赏胡老师优美的语言、亲和的教态,以及多元化的教学形式。课程结尾“Nature‘s amazing. Let’s keep it amazing!”的升华,巧妙传递了爱护自然的环保理念,实现了语言能力培养与正确价值观塑造的双赢。
与此同时,方海兵老师深入土地堂中学的数学课堂,认真聆听了周老师执教的《反比例关系》一课。周老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出发,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归纳、抽象出反比例关系,构建数学概念。随后,又通过丰富的例证,带领学生对这一概念进行深化与拓展,体现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对教材的深刻理解。

第二篇章
研思并行,深度碰撞的教研沙龙
示范课结束后,活动进入了第二个环节——分学科分组评课教研。交流从课堂观摩延伸到教学理念与方法的深度碰撞。
在化学组,常老师与土地堂中学的何老师等展开了热烈讨论。何老师表示,常老师的课站位高远,从“大概念”、“大单元”的视角进行架构,学生收获的不仅是核心知识,更是宝贵的科学思想和方法。随后,两校化学教师基于各自学情,就教学中的共性难点与突破策略进行了务实探讨,并共同制定了下一阶段可行性强的教学协作计划。
英语组的研讨同样氛围浓厚。土地堂中学的老师们对胡老师的课给予了高度认可,认为课程成功地将语言学习与生物常识巧妙融合,教学形式鲜活,紧密贴合学生认知规律,既夯实了基础,又极大地激发了学习兴趣。紧接着,胡老师与在场教师围绕“听力教学”这一专题进行了深入交流。针对“如何通过分层练习提升不同水平学生的听力能力”以及“怎样结合主题设计生活化的听力素材”等实际问题,大家畅所欲言,分享经验,交换思路,为后续教学实践提供了大量实用且富有创见的参考。
在数学组,方老师对周老师的课给予了极高评价,认为课程内容完整,概念内涵突出,外延与生活实例结合紧密。同时,方老师也基于土地堂中学学生的基础情况,提出了中肯的建议:他建议在每节课前加强对预备知识的预习与回顾,注重引导学生完成从文字叙述到代数表达的顺利过渡;在错题处理上,要深入分析错因,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偿训练,努力做到“订人盯题,辅导提高,一人一案”,从而实现有目标、有方法的精准教学提升。

尾声
携手共进,描绘未来合作新蓝图
此次帮扶活动,不仅是三节精彩的示范课,更是一次教育智慧的深度交融与共享。它有效地加强了两校之间的教学联系,为土地堂中学的课堂教学改进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思路。活动的最后,双方还就下周土地堂中学师生前往中国地质大学访学交流的具体流程进行了细致商讨,预示着两校之间的合作将持续深化,共绘教育均衡发展的美好蓝图。我们相信,在这样务实而深入的交流中,两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必将携手共进,迈向新的台阶。(编辑:吴瑛婷 审核:张延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