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6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附属学校初中部迎来秋季的第一场研学旅行,地大附校初中部7年级至9年级四个班共370余名师生参加了本次研学旅行,此次研学旅行的主题是“黄石矿冶考古”,走进黄石国家矿山公园,进行一次矿冶考古之旅。
一支笔,一本研学手册,带着研学任务,同学第一站来到黄石市博物馆,同学们的课堂从书本中走到博物馆,通过观看实实在在的古人冶炼铜铁矿遗迹,生动而直观地学习古人们采矿,选矿,冶炼,锻造等知识。
“铜草花盛开的地方一定有铜矿,根据矿物共生关系可以发现更多矿物,裸露的孔雀石会有特殊的颜色……”在博物馆中,同学们了解了古人找矿的智慧。
同学们在学习古人炼铜的原理的,认真做笔记,课堂之外的“课堂”也可以非常精彩,能学到更多课本之外的知识。
黄石主要有哪些矿物?古人是如何发现铜矿的?阐述古人冶炼铜的原理和工艺流程,历史上武汉盘龙城与黄石的矿山有什么关系?在博物馆中,同学们都找到了答案,满满的成就感!
除了在博物馆学习我国古代矿冶的历史,同学们还来到黄石市科技馆,在科技馆中体验了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原理的展示,齿轮,轴承,杠杆,传动装置,透露着工业主题的展厅让孩子了解常见机器的工作原理。
“消失的身体”,“可以看到自己的侧面的镜子”,好玩有趣的镜子让学生们感受到光学知识神奇。
下午同学们来到黄石国家矿山公园,这里是我国首座矿山公园,是中国近代工业先驱张之洞创办洋务企业唯一保留下来、仍在正常运作的一家,也是开国领袖毛主席视察过的唯一一座铁矿山,这里还有许多第一,是一部活的我国近代矿业发展史。
走进矿冶大峡谷,这里被誉为“亚洲第一天坑”,原本是一座大山,被人工开采形成,不得不感叹人类工程的伟大。本次研学还请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的周宗桂和徐伯骏教授为同学们讲解天坑的前世今生。
“一面是岩浆岩,一面是沉积岩,矿脉就夹在这两种岩石中间,像三明治一样……”教授们用生动的讲解,深入浅出地让同学们了解到矿物的分布,矿物的种类,以及整个天坑的开采历史,这些都是课本学不到的知识哦。
通过博物馆的学习,专家教授的讲解,同学们了解了磁铁矿,赤铁矿,黄铁矿,黄铜矿等常见矿物。同学们还亲自来到矿山,发掘和采集矿物标本。
专家老师教同学们如何辨认矿物。
亲手采集一枚属于自己的矿物标本,连老师们都兴趣盎然,纷纷加入进来。
同学们开始对岩石和矿物产生了浓厚兴趣,有磁性的磁铁矿,像黄金一样金闪闪的黄铜矿,这场研学仿佛为孩子们打开新世界的大门,让孩子们不断探索和发现,在心里埋下一颗爱好学习的种子。
认真填写岩石矿物标签,一份完整的矿物标本就做好啦。
同学们采集矿物时认真的模样。
专家在认真辅导每一位同学。
与天坑来一张合影,纪念这次难忘的研学之行。
看,收获满满,每位同学都找到了自己的“宝贝”。
经过一天充满知识与乐趣的研学,地大附校初中部研学画上圆满句号,以后也会为更多学生提供各种主题的研学旅行,让同学们在学中乐,乐中获。(编辑:潘明望|审核:罗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