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动态  /  正文
跨越国界共交流,“同上一课”展新姿--马来西亚学生赴地大附中课堂,六地四校同上一节课发布时间:2024-11-05 浏览量:

(通讯员刘媛)在全球教育日益融合的今天,一场别开生面的跨国教育交流活动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附属学校热烈展开。10月29日上午,来自马来西亚联邦澳洲半岛国际学校的学生们跨越千山万水,积极参与到地大附校的八年级英语、九年级语文课堂中,与中国的同学们共同探索知识的海洋。与此同时,这场活动不仅限于地大附校,更通过武汉教育云平台的强大功能,将课堂延伸到了江夏区的乌龙泉中学和土地堂中学,实现了四校同上一节课的壮举。同时,与附校结对的云南省施甸二中、湖北省竹山县秦古镇中心学校的老师们也慕名而来,参与听课交流,共同见证这一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时刻。

本次参加授课是中学部骨干“双刘”教师——英语教师刘晓琴、语文教师刘媛。

刘晓琴老师授课内容是八年级英语上册的一节语法课——形容词和副词的最高级。刘晓琴老师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了马来西亚学生来校访学、想了解关于中国、武汉和学生情况的情境,授课内容围绕中国之最、武汉之最和班级之最展开,层层递进,生动有趣。刘晓琴老师一改传统语法课上老师讲解语法规则、学生死记硬背的模式,引导学生根据情境和例子概括归纳语法规则,并通过造句、结对编对话、小组合作推荐最佳旅游地等形式多样的练习加以巩固,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用英语做事情的目的。

语文课上,刘媛老师讲授的是九年级上册鲁迅先生的经典驳论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以其犀利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力,通过列举事实、分析论证,对当时社会上存在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论调进行了有力地驳斥。刘媛老师抓住“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一个词一个词带领学生们,抽丝剥茧、条分缕析地分析鲁迅的批驳艺术,感受了不起的中国脊梁,让国际友人和在场的同学深深为之震撼和鼓舞。

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这场跨越国界、连接六地、汇聚多方智慧的教育交流活动圆满落下帷幕。国际友好结对学校马来西亚学生的参与,不仅为地大附校的课堂带来了新鲜的国际视角,更通过武汉教育云平台的桥梁作用,让江夏区乌龙泉、土地堂中学的师生们感受到了教育的无限可能,促进教育公平和教学质量提升,真正地落实了教育帮扶。云南省施甸二中、湖北省竹山县秦古镇中心学校的老师们在听课和交流中收获满满,对未来的教育合作充满了期待。

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教育资源的共享,更是一次心灵的碰撞与文化的交融,展现了教育国际化的广阔前景和无限魅力。我们期待,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跨国、跨省、跨区域的教育交流活动,让教育的光芒照亮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编辑吴瑛婷 审核张延平、薛元华)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