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董海燕)为深入推进教育帮扶工作, 3月20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附属学校董海燕老师带领学生,利用武汉教育云平台,以孙犁经典小说《山地回忆》为媒,与江夏区土地堂中学、乌龙泉中学师生共探红色经典教学新范式。
董海燕老师通过情境化任务驱动,引导学生深入品读文本,感悟军民鱼水深情。课堂以“浪漫”为线,以“思辨”为核,展现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智慧。课堂伊始,老师以单元战争主题的多元表达切入,引发学生对文学创作风格的思考。随着三名学生分角色声情并茂地朗读妞儿与“我”争执的场景,课堂气氛迅速升温。学生们从动作描写中品出妞儿率真背后的善良,读出八路军与老百姓的鱼水情深。
随后,围绕“袜子叙事”展开头脑风暴。针对“是否应补写袜子战场奇效”的问题,学生现场创作出“袜子救伤员”“袜筒藏情报”等故事。教师展示AI助手生成的跌宕情节,通过对比讨论,学生领悟到“真正的浪漫不在传奇,而在平凡中见永恒。”

当课堂推进至标题探讨时,董老师补充相关抗战史料,学生逐渐读懂“山地”的双重意蕴。课后,学生将对比阅读茹志鹃的《百合花》,进一步体悟孙犁语言的独特韵味。
本堂课以三个梯度任务贯穿,既有对文本细节的深耕,又有文学理论的渗透,更注重战争美学的价值引领。在“吵架”中见人性,于“袜子”里观时代,借“山地”抒胸臆,学生理解了革命文学中“浪漫”的本质——是对理想的坚守,对美好的信仰。本堂课通过创新教学设计,用青春的语言对话经典,让红色经典焕发时代光彩。
江夏区土地堂中学和乌龙泉中学师生通过网络同步参与课堂。



本学期,地大附属学校还将持续推进与江夏区土地堂中学、乌龙泉中学“同上一堂课”活动,为武汉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贡献力量。(编辑吴瑛婷 审核张延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