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刘晓琴)为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深化结对帮扶学校的教学协作,4月1日下午,中国地质大学附属学校(以下简称“地大附校”)联合江夏区土体堂中学、乌龙泉中学及云南省施甸二中,通过云端连线开展“同上一堂课”教学研讨活动。四校师生跨越地域限制,以实时互动课堂为载体,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共探教学创新路径。

地大附校初中部英语教师刘晓琴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 5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rainstorm came?》阅读课为蓝本,呈现了一节兼具知识性与人文性的示范课。课程以“暴风雨”为主题,紧扣文本情境,融入多媒体技术与生活化教学。课堂伊始,一段震撼的暴风雨视频迅速调动学生感官,激活背景知识;阅读环节中,刘老师通过时间轴梳理文本脉络,引导学生分析天气变化与人物情绪起伏,并借助细节描写训练逻辑推理能力。
在读后环节,刘老师创新设计分角色采访活动,学生以第一人称视角还原主人公经历,深刻体会暴风雨前后的情感变化。课程通过“暴风雨后邻里互助重建家园”的拓展讨论,引导学生感悟困境中团结协作的力量。学生们在互动中纷纷表示:“灾难后的互帮互助,不仅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更让我们学会用同理心面对他人的困境。”

课堂尾声,刘老师将“暴风雨”意象升华为人生挑战的隐喻,鼓励学生思考:“生活中的‘暴风雨’来临时,我们如何携手共渡?”通过分享真实案例,师生共同总结出“互助、勇气与希望”的成长密码,实现了从文本知识到学生生活实际的延伸、从文本知识到生命教育的跨越。

此次“同上一堂课”不仅是教学方法的交流,更是教育初心的传递。四校师生通过云端实时互动,共享教学智慧,共筑情感纽带。教育帮扶的核心在于“授人以渔”,通过常态化开展联合教研、资源共享等活动,助力乡村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编辑吴瑛婷 审核张延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