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动态  /  正文
笔墨传薪火 文化润童心 ——中国传统绘画知识公益课趣味开讲发布时间:2025-11-10 浏览量:

(通讯员:刘娟)10月29日下午3:00,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国传统绘画知识公益课《中国传统绘画解密》,在我校阶梯教室开讲。来自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艺术传媒学院副院长彭静教授以生动的教学方式,从文化意义、核心概念、画幅形式到工具材料,为同学们系统解读中国传统绘画的内容,让学生在趣味学习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筑牢文化传承的根基。

课程开篇,彭老师着重阐述了传承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意义。强调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传统绘画是以国家名称命名的独特画种,更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象征。学习相关知识不仅能提升文化素养,更能让青少年在未来面向世界展现出中华文化的魅力,为文化传播贡献力量。

在核心知识讲解环节,彭老师讲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概念:以卷轴、镜片、册页、扇面等为画幅形式,用毛笔、墨、中国画颜料在宣纸或绢上创作的画作。为了让同学们理解透彻,课程分模块详细展开。在画幅形式部分,通过实物展示与通俗讲解,介绍了卷轴(含长卷、立轴)、镜片、册页(连体式、散装式)、扇面(扇形、圆形宫扇)等多种形式,重点讲解了立轴的天头、地头、木杆等结构设计,以及扇面绘画需重新构图的独特性,展现了传统绘画形式的丰富多样。

工具材料讲解环节更是充满趣味。彭老师详细介绍了毛笔的组成与分类,纠正了“狼毫是狼的毛”的认知误区,其实际为黄鼠狼毛制成,并讲解了羊毫软、狼毫硬、兼毫适中的特性差异。对于墨的知识,不仅追溯其殷商起源与徽墨的盛名,还区分了油烟墨、松烟墨、漆烟墨的用途,强调“墨分五色”的精髓在于用水的技巧。在颜料与载体部分,对比了现代化学颜料与传统天然颜料(矿物、植物、金属类)的区别,展示了朱砂、青金石等天然颜料的来源,并讲解了宣纸与绢的生熟之分及其适用的绘画类型。

课堂上,老师与同学们积极互动,解答了“古代是否有镜片”、“毛笔最早材质是什么”等疑问,通过生活化的比喻和实例,将专业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内容。现场展示了扇面画作、各类工具材料,还播放了分辨宣纸生熟的趣味视频,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三年级(3)班的学生踊跃提问,认真记录,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了传统绘画的基础知识。活动结束以后,大家还一起欣赏了彭老师带来的个人绘画作品。

老师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公益课堂,让孩子们近距离接触传统绘画文化,感受古人的艺术智慧与生活美学。参与课程的同学们纷纷表示,不仅学会了辨别中国画的方法,更对笔墨丹青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此次公益课由民盟地大委员会科普组筹划,为学生搭建了传统文化学习的平台,以趣味教学推动传统绘画知识的普及,让更多儿童在耳濡目染中传承中华文化,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编辑:吴瑛婷   审核:罗红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