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付一爽)11月19日,一个充满海洋气息与珠光韵味的下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的徐可副教授走进附属学校,为五年级(2)班和(3)班的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名为《海洋的眼泪——珍珠的审美与设计》的精彩科普活动。这既是一堂生动的自然美育课,也是一次难忘的创作启蒙之旅。


活动在孩子们期待的目光中拉开序幕。徐老师用亲切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带领大家走进了珍珠的奇妙世界。她从珍珠的起源讲起,讲述了一粒沙如何被贝母温柔包裹,历经时光沉淀,最终成为一颗温润闪亮的珍珠。同学们听得入了迷,原来珍珠不仅是海洋的珍宝,更是生命坚韧与包容的象征。徐老师还向大家展示了形态各异的珍珠图片,从经典的圆形珍珠,到神秘的大溪地黑珍珠,再到充满个性的巴洛克异形珠,每一颗都引得孩子们发出阵阵惊叹。



知识讲解之后,是令人兴奋的“珍珠零距离”环节。徐老师团队带来了多件精美的珍珠饰品,同学们分批次上前,小心翼翼地观察、试戴。当冰润的珍珠轻轻贴上手腕,当莹白的光泽映亮一张张稚嫩的脸庞,孩子们眼中闪烁的,不仅是珍珠的光芒,更是对自然造物之美的深深震撼。




动手实践的环节将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五(2)班的同学们化身小小设计师,在卡纸上用马克笔尽情挥洒创意,勾勒出自己心中的珍珠首饰;五(3)班的同学们则用灵巧的双手,将五彩的超轻粘土塑造成型,再用塑料雕刻刀细细雕琢,制作出独一无二的珍珠饰品。教室里,创作的热情四处洋溢,徐老师穿行在孩子们中间,时而俯身指导,时而轻声鼓励,为一个个天马行空的创意注入更专业的灵感。


就在活动接近尾声,大家还沉浸在意犹未尽的创作喜悦中时,一个温暖的惊喜悄然降临——徐老师为每一位参与活动的同学都准备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一颗属于自己的、闪闪发光的小珍珠。当这份意想不到的礼物送到孩子们手中时,惊喜的欢呼声瞬间充满了整个教室。这份来自海洋的珍贵礼物,不仅是对孩子们认真参与的鼓励,更是一颗颗美的种子,将今天这堂课的回忆与对自然之美的感知,永远珍藏。


活动最后,同学们用文字记录下了这份独特的感受。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珍珠之美的赞叹、对动手创作的喜爱,以及对徐老师带来这堂精彩课程的感谢。一颗小小的珍珠,连起了大学与附校的课堂,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种子,这场“海洋的礼物”,必将成为他们成长记忆中一道温柔而闪亮的光。本次活动由民盟地大委员会科普活动组筹划。(编辑:吴瑛婷 审核:罗红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