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孙茜)幸福是什么?它是孟郊登科及第后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也是陶渊明归隐山林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亦或是杜甫经历安史之乱劫后余生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而在地大附校,幸福有了新模样。

4月15日下午第四节课,地大附校薛元华走上三尺讲台给六年级全体学生带来了一节发人深省的哲科思维课。为了给莘莘学子们带来更有收获的听课体验,薛校长提前一周组织六年级全体班主任开会,调研同学们最关心的热点问题,细心记录并与班主任们细致交流想法,以此确定哲科思维课程切入点。

课堂上,薛校长亲切的一句“你们猜猜我是教什么的?”的开课发问,轻松调动了全体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一扫第八节课学生的疲累与困乏。并顺势与同学们探讨“我们为什么要学物理?”因为,学物理会让我们变得更聪明、更智慧、更理性。

接着,薛校长从“什么最重要?”“什么最厉害?”两个问题出发,循循善诱,步步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自由的发言空间和思辨性的思维启迪、点燃了同学们的智慧火花,让他们受益匪浅。经过前两个问题的铺垫与交流,薛校长最后水到渠成引到“什么是幸福?”“学业与幸福的关系”。哲科思维在此时得到了全体学生的呼应与共鸣,浑然天成。不仅如此,课堂中被点起来自由发言的“幸运儿”还可以获得薛校长精心准备的小礼物,思辨的多样性在此时被演绎得淋漓尽致。

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说过:“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在薛校长的亲切启发下,同学们懂得了:生命最重要,时间最厉害,而幸福的童年最宝贵。在附属学校,每一个生命个体都能被看见,都可以光芒万丈;在附属学校,每一个学生的幸福童年都由园丁们辛勤浇灌和悉心守护;在附属学校,每一个家庭的殷切希望都被保驾护航。我们深信,附校的莘莘学子未来一定可以在有限的生命长河中,创造独属自己的无限可能。

这堂哲思课,生动而精彩、短暂而美妙、易懂而深邃,旨在让同学们珍爱生命,珍惜时间,过幸福完整的童年。部分教师和家长代表参与了听课。(编辑吴瑛婷 摄影冯涛 审核薛元华)